前20周

一个迟到的总结。

1月17号周日,刚好是开学后第二十周的结尾,18号,也就是第21周的开头,回到东北开启度假模式。

来南京之前,只定了两个目标,保持身体健康和发论文毕业。来到南京这140天,身体素质大概是保持住了,可惜在达成毕业条件这个事情上,有太多的诱惑使我不能保持持续的专注:

  1. 两门课分散了精力,计算复杂性和并行算法

  2. 认识了一群有趣的伙伴

  3. 围棋和拍照

  4. 研究方向分散,啥都想研究一下

关于课程

计算复杂性

对于第一次上这课的印象,我只记得双手支起脑袋,努力瞪大眼睛,听到什么图灵机的符号转移之后,大概就昏昏欲睡了,然后就是下课喧闹的声音。

第一堂课确实劝退,不过我却知道了一个事实:林老师脾气不错,让我这混学分的看到了希望。同时自己心底也抱有这样的想法:毕竟也是学计算机的,要是连计算机能处理什么问题,不能处理什么问题都不能有个大概的了解,岂不是白学了?

看得出林老师非常明白自己要讲的东西,可惜这课确实不太简单,菜鸡如我用一堂课的时间理解什么是BPP复杂度类,什么是PH复杂度类,着实不太容易。就算是对于NP问题定义里的字符串x,语言L和certificate,尽管自己能理解这个是什么意思,可对应到具体的数学语言上,我只想说不管怎么理解都不太对。转折大概是13周吧,在问了老师和徐哥很多关于概念,看起来非常幼稚的问题之后,竟发现自己不仅这些概念弄通了,连带着作业题也会做了,最后的考试林老师也非常给力,7道题都不难,顺利通关。

尽管和完成毕业论文要求的这一目标关系不大,这门课听进去还是蛮有意思的,前辈们关于什么能够计算,什么不能够计算,计算的代价等诸多问题理性而曲折的讨论,确实是计算机领域最为引人入胜的话题。

并行计算

诶,一门早八的课,每次上课都难受的要死,老师讲课逻辑还挺清楚,可音调之平淡,让我一个早上犯困的人认真听100分钟,着实艰难。除此之外,这课主要关注的是并发算法的可行性,老师的博士毕业论文是关于可线性化点的(Linearizable point),找这个点可是扎扎实实的NP难问题,全靠对并发数据结构的熟悉和骤然一闪的灵感。可怜我最后竟坚持上完这课到考试,不过这本书《the art of multiprocessing programming》写的倒是有趣,其中一段关于乐观锁的比喻至今还记得。

大意是在乐观锁实现里面,每个线程可以比喻成一辆不同寻常的出租车,怎么不寻常呢?一次有位乘客坐上了这个出租,这出租从来不在红灯处停车,开的飞快无比,突然间这出租在一个绿灯处停了,乘客人傻了,问这司机是不是脑子有泡,司机告诉他:“我是怕也有像我一样的司机,一直闯红灯。”

关于这门课考试,随堂考,大概八开纸8~9页,考试那天俺还迟到5分钟,第一面送分题用了大概40分钟。艹(一种植物),想到俺还有一次作业没交(总成绩10分),心里拔凉拔凉的,还好最后算是过了。当时为啥想不开要上这门课呢,这门课大概就是自觉学得还行,可是出题比较难的那种吧。

其他

至于本学期其他课程,花费精力不多:矩阵论出题非常给力,半小时交卷走人(后面那哥们一直抖腿,加上想上厕所,要不也不会这么快);分布式系统助教师兄给分良心,Raft实验还挺有趣;物联网导论我还真没去过;嗷,对了,值得一提的还有窦老师的前沿课,金句频出,什么凌晨四点接到陈老师(可能是窦老师那个组的负责人)的微信,请窦老师点评自己的一段发言稿录音,窦老师表示只有四个字能评价:“天籁之音”,再加上窦老师那副非常真挚的面容,回想起来非常有趣。

关于课程大概就是这样了,大概以后都不会再认真上一门像计算复杂性那样的课了诶。

关于娱乐

开学初去了趟围棋社,果然江苏的下棋氛围还是浓厚,本科时的朋友没有骗我。小小围棋社竟有50人余,围棋也不是只属于棋牌协会一个部门,而是单独社团,想我本科时候那得叫棋牌协会围棋部。社团内部高手也不少,随便拉个人都是5段,不知道是5段贬值了还是我变菜了hhh

浏览器主页上的第一个收藏网站就是弈客围棋,github排在第三个,有时候想去github上找点东西,随手就会打开弈客围棋,以至于观棋或是下棋忘了时间。就算在实验室,感觉后面师兄总在看着我,手也会像具有惯性似的这样做,希望在主要目标完成以前,能够适当控制自己这方面的爱好诶。

至于摄影呢,投入精力不多,但是寻找拍摄地点画的时间也不少,因为摄影也算是去了不少地方,算是比较消耗时间的爱好,之后转过去玩玩人像摄影,权当多接触人吧。

剩下的什么三国杀,狼人杀等各种桌游,还有炉石等游戏,投入的时间也不少,从10周以后,大概每周都会有1到2次。实验室的朋友们非常浪,总带我进行这类活动,下一阶段为了发论文这一最高目标,这类活动怕是要先停一停喽。

关于研究

这学期最开始,认识人不多,也没有课,那真是狂读论文的日子,实验室只有我和后面三位师兄常来,最开始读的论文是infocom上的,那个理论和公式是真的多,一整7、8行的优化表达式,有些还不一定对。后来这类论文读了3篇左右,读的俺是头晕眼花,不过也算摸清这类论文的套路了。之后又开始看一些偏系统的论文,sigcomm上的居多,这论文读起来有很多东西需要查资料,可公式确实少,尽管长,可好读一些。后来又去蹭组会听,胜哥的,翘课听了组里博士讨论班,lamda组老师的,周sir的。大部分老师和和气气,不过大多思维非常敏锐,问题很犀利。

印象最深是周sir组会,组会之前有个空桌,上有精致茶具沏好的一壶茶,时间一到,周sir准时赶到,待得学生报告完之后,周sir得着自己学生先挨个提问,最后总结,语言精炼,不算很长,可总结完之后必定是要喝完一杯茶,并再高高地抬起茶壶沏满一杯,非常潇洒。

不久课程开始忙碌起来,老钱给我和zyt弄了个项目,做那个项目去嘞,这个项目可真是个坑,项目方的意思是糊弄个文档,而老钱意思是让我们挖掘问题,可这项目就是K8S套了层壳,找个锤子问题。项目方的场景是将docker容器当虚拟机使,赋予容器更强大的能力,可这就是个伪需求(画外音:那俺直接用虚拟机不行,要啥docker)。大概只有国企的领导脑子进水才会想到这种用法,而只有应付国企的z国特色乙方企业才会接这种需求。只有处于产学研(研究生生产学习)一线的俺们才会研究这个东西,好在老钱还挺够意思,年底发了些补助慰问我们,并且让我们暂停了这个东西。

项目持续大概两个半月,每周都要做一些实验、文档和汇报,分散了我的一部分精力,加上那段时间还各种浪,基本属于研究停滞的状态。这个项目让我看透了一些东西,见微知著,我大概知道z国的一些科创项目(或者说大部分?)具体是怎么回事,其实最开始还是有些失落。当然,路毕竟是人走出来的,希望还是要有的嘛。

吸取这段经历的经验,我决定先搞个跑实验比较简单,容易出活的。想想学期最开始联邦学习看的也不少,这个实验也好做,就先从这个来了,回家乡这几天主要就在干这事,当然,这些就是第20周之后的事了,休假结束再总结吧。

关于一些有趣的人和事

毕竟不是日记hhh,就不具体记录了,只能说每个人的想法真是丝毫不同,尊重并尽量理解不同个体的表现和选择吧。

有些时候在一个方向研究久了,比如俺自己,计算机这方面的书看多了,不看其他方向的书,确实容易形成思维定势。想我从初中开始看的书逐渐偏向理工科,本科时看的书更少,这个假期的空闲时间是该狠狠读一波书了。

Author

Hesheng Sun

Posted on

2021-01-26

Updated on

2024-04-17

Licensed under